模电笔记-半导体二极管模型

  1. 1. 半导体二极管
    1. 1.1. 二极管
      1. 1.1.1. 伏安特性
  2. 2. 直流分析
    1. 2.1. 单向导通模型
    2. 2.2. 恒压源二极管模型
    3. 2.3. 折线二极管模型
  3. 3. 交流模型
    1. 3.1. 交流小信号模型(低频)
    2. 3.2. 交流小信号模型(高频)
  4. 4. 参考条目


本文为模电课程学习笔记,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半导体二极管

二极管

二极管作为一个具单向导通特性的非线性元件,假若直接使用其伏安特性函数进行电路分析,我们将得到一个复杂且难以求解的电路方程。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些近似模型来描述二极管的特性,这使我们得以关注于真正造成影响的电路参数。

伏安特性

查阅相关参考书可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表述为下式。

I=Is(eUVT1);VT=KTq(1)I=I_s(e^{\frac{U}{V_T}}-1);V_T=\frac{KT}{q}\tag{1}

其中ISI_S为反向饱和电流,VTV_T为熱电压,室温取26mV。

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我们以此图为参考,分別采用不同模型对二极管的特性进行近似。

伏安特性

直流分析

单向导通模型

当仅考虑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时,如作电路的定性分析。

需放弃不必要的其他细节以得到描述导通特性的伏安曲线。

考虑二极管的正偏与反偏特性,正向电压VV与通过电流II的关系进行讨论。

I=0;V<0(反偏)I>0;V>0(正偏)I = 0 ; V < 0 (反偏)\\I > 0 ; V> 0(正偏)

单向导通模型

在上述近似中忽略了正向压降及截止反向电流俩个重要因素。重点反映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对实际电路的反映并不精确,因此仅作定性分析。

恒压源二极管模型

在实际电路中,二极管的导通特性总是在正向电压超过一定数值后才得以表现,并在导通期间表现出压降的特性,对此采用一恒流源表现正向压降特性。

I=0;V<VON(反偏)I>0;V>VON(正偏)I = 0 ; V<V_{ON}(反偏)\\I>0 ; V>V_{ON}(正偏)

恒压源二极管模型

在上述近似中考虑了其单向导通及正向压降的特性,较为接近地反映了二极管的器件特性,在直流电路分析中较为常用。

折线二极管模型

一般的电路分析中,恒压源模型对二极管的近似已足够精确,若需要更为精确地考察二极管电路。则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流小信号),采用线性电阻近似二极管伏安特性。

I=0;V<VON(反偏)i=uVONrD;u>VON(正偏)I=0;V<V_{ON}(反偏)\\i=\frac{u-V_{ON}}{r_D};u>V_{ON}(正偏)

折线二极管模型

本文称此电阻为直流电阻,对于不同的近似需要,可取得不同点的(U,I)(U,I)值用于计算出直流电阻。

附注一:折线的斜率为电阻的阻值,在电压电流单位为V和A时取$\Omega$为电阻单位。

附注二:需注意实际电流呈指数增长而折线模型仅作线性近似。

交流模型

交流小信号模型(低频)

考虑交流信号时,需注意二极管电压电流呈指数关系,非线性元件无疑提升了电路的分析难度,为简化这一过程,采用折线模型的思路进行分析。

但实际分析前,我们先提出一些条件以帮助分析。

1)电路上存在正向直流源,且电压大于导通电压。

2)交流电流的电压𡶶值远小于直流电压。

3)记直流电压及其导通电流为点Q(UD,ID)Q( U_D,I_D ),交流电流𡶶值为Δu\Delta u

基于上述条件以及疊加定理,可以发现交流电压仅在直流电压的某一范围内波动。

对此,如何分析i和u的变化成为了新问题,从图可见,Δu\Delta uΔi\Delta i间的关系可通过折线进行近似,折线的形式为ΔuΔi\frac{\Delta u}{\Delta i},又因此关系式符合电阻特性形式,设ΔuΔi=rd\frac{\Delta u}{\Delta i}=r_d

而交变电压足够小时,二极管电压以Q点为中心波动,范围U{UDΔu,UD+Δu}U\in\{ U_D - \Delta u, U_D+\Delta u\}(疊加定理)。

考虑交流电压不断减小的过程,此时总电流趋向定值(伏安曲线连续性),下以极限近似这一过程,重点考察折线斜率的变化。

1rd=limΔu>0ΔiΔu=diduid=ID\frac{1}{r_d}=\lim_{\Delta u -> 0}\frac{\Delta i}{\Delta u}=\frac{di}{du}|_{i_d=I_D}

考虑二极管伏安特性I=Is(eUVT1)I=I_s(e^{\frac{U}{V_T}}-1)

联立俩个方程,求解解得下式。

1rd=diduid=ID=Is1VTeUVTIDVT(2)\frac{1}{r_d}=\frac{di}{du}|_{i_d=I_D}=I_s \frac{1}{V_T} e^{\frac{U}{V_T}}\approx \frac{I_D}{V_T}\tag{2}

整理得rdVTIDr_d=\frac{V_T}{I_D},其中VTV_T为热电压(26mV),IDI_D为直流点Q的电流。

这说明在固定的直流电压下,交流小信号引起的电流变化可由线性电阻近似,阻值为rdr_d

由于二极管等效电阻这一过程可视为坐标原点的偏移,在原点偏移至直流点的过程时,电路的直流分量已被纳入计算,因此在等效后需要置零直流源,划分电路为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进行分析。

等效电路

附注一:此时已采用线性元件对二极管进行近似,满足疊加定理的条件。

附注二:近似为电阻的原因为:$\frac{\Delta u}{\Delta i}$的形式与线性电阻特性方程相近,可以用线性电阻等效具有这一形式的器件,从而有$\frac{\Delta u}{\Delta i}=r_d$。

交流小信号模型(高频)

基于低频小信号模型,结合的PN结在高频时表现出的正偏扩散电容和反偏势垒电容特性。

在低频模型上进行改进,以符合高频下的器件特性。

高频小信号模型

其中CD,CBC_D,C_B分别为扩散电容及势垒电容,RBR_B为欧姆接独电阻,rdr_d为交流信号模型。

参考条目

视频:上海交通大学-郑益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书目:复旦大学-陈光梦-《模拟电子学基础》